家裡亂,是因為東西太多嗎?其實更多時候,是因為我們從來沒有設計好「怎麼收」。
這次,我們記錄了一場35坪家庭住宅的整理過程。原本的空間堆滿雜物、動線順,生活幾乎處處卡關,但整理後不只看起來清爽,整個家的使用感受也變得完全不同。整理師常說的一句話,在這次案子裡感受特別深刻:
「整齊只是基本,順手才是關鍵。」
整理前:東西越來越多,空間越來越小
屋主因為生活忙碌,雜物無意間開始佔據每個角落,餐桌成了臨時收納區、玄關鞋子層層堆疊、電線永遠纏在一起。久而久之,生活動線受阻,空間壓迫感也日益加劇,讓人連待在家都感到煩躁。
整理後:不只是整齊,而是更好用
透過整理師的規劃,我們一步步針對空間痛點做出調整,讓「收納」不只是放進去,而是用得順、找得到、維持得了。以下是整理師在這次案件中實際分享的幾個關鍵做法:
✦ 桌面收納的重點,不只是清空而已
許多人習慣把文具、小物、電池、紙條通通放在桌上,結果用的時候翻半天,整理完沒幾天又亂。
整理師建議,這類零碎物品可以統一放入一個收納盒中,用盒子的容量來控制數量:只要超過,就提醒自己要斷捨離。這是一種視覺提醒機制,讓物品不會默默失控,也讓桌面有機會真正空下來、回歸工作與生活使用。
✦ 玄關整理:東西不只是要收,還要放對位置
玄關是「出門時最忙、回家時最亂」的地方。如果鑰匙、口罩、雨具等常用物品收得太高或太深,時間久了自然就會懶得放回去,收納也就失效了。
這次整理師調整的重點是:常用物品放在視線水平、手可及的位置。利用淺盒分區,把鑰匙、通勤卡、常用口罩放在回家第一眼就能看到的地方,大大提升了回收與使用率。
而鞋子的部分,則建議依照使用頻率分層收納,加上直立式鞋架或透明鞋盒,既不占空間,也能讓每一雙鞋都維持得更好。
✦ 整理的終點,是讓你喜歡回到家
這次的整理成果,不只是讓空間變得清爽有序,更讓屋主在使用上感到真正的「順手」物品自然回到原位,動線變得好走,生活的節奏也輕鬆了不少。
整理從來不是為了好看而已,而是讓你重新喜歡「住在這裡」的感覺